與自然理解、感知-張驊 Understanding and Perceiving with Nature-Zhang Hua

“脫離感官的局限,

接納自我與外界的共存。”

張驊,1992年出生於臺北,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他的系列作品通常以自然景物的相互複合而成,將水、植物、花朵、山等如結晶般地「清晰」與流水般地「模糊」相互並置的形式出現。

“感受感知

事物的本質來自於自然,當我們欣賞某個畫面時,所形成的感受感知就是來自於與自然共生的能量。

張驊的作品主要結合了波斯細密畫和東方水墨畫。

對他而言,繪畫就是一種“情緒的抒發”,對他所看到的自然,所感受到的事物做一個抒發,讓自己以及觀衆與自然做對話,將自己對於自然的無形感受做一個有機的動態表達。

“情感與本體共生共存

《室内植物》,通過重複素描描繪家裏的植物,通過一天天的觀察,將植物的模樣通過直綫和顏色的堆叠形成多重畫面,是他在窗臺前所看到的植物形象總和。

《直到藍海最深》,綫條的不斷堆叠和反復刻畫,再加入藍色的色彩,白色的縫隙形成空氣感,就像在看一個慢慢飄動的輕盈窗簾。

張驊就這樣把他對海的寧靜感受,用畫筆一筆一筆地表達。

張驊還對“礦石”這類事物感到着迷,認爲礦石是宇宙的結晶,萬物的起源,通過光影的折射,仿佛可以看見另一個宇宙,它提供給他對於世界成型之初的想象,仿佛能從一個礦石的身上看到花朵、樹木,它們可能曾經都是石頭的一部分,他所承載的時空,可能是通過年歲不斷積纍的過程。

圖文/臺灣濃園及網絡整合編輯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