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建文 | 日常的眷村菜,令懷念的味道

“歷史與文化的融合,

衍生出舌尖上的美味。”

圖/好丘

臺灣的眷村菜其實是當年從各省赴台的眷屬,因來台後思念家鄉的味道,而當時共同住在眷村內的左鄰右舍都可能來自不同的省份,後來各省份的飲食文化相互交流、逐漸融合,演變為所謂的「眷村菜」。

“眷村菜是貼近生活的創意料理 ”

眷村菜因融合了中華料理八大菜系,因此味道上並不見得是原家鄉的味道,更像是各家相互交流取經後形成的料理,而當時處於物資匱乏的年代,促使眷村菜發展成擁有「吃的飽、吃不膩、吃的滿足」的特色,也讓眷村菜成為了最為貼近生活的平民創意料理。

眷村中的經典菜色—麵食

百變又實惠的麵食,眷村的麵食非常多樣,除了一般的粗、細、扁寬麵外,還有搓出來的如貓耳形狀的貓耳朵、一小坨麵糊直接下鍋煮的麵疙瘩,還有利用碗筷沿著削下的撥魚兒,都是當時相當常見的麵食,而隨後也衍生出了最高檔的面食—牛肉麵,擁有香氣四溢的湯頭與大塊的肉,吃牛肉麵一下子就成為了一大享受。

眷村中的經典菜色—紅滷 白滷

鹹香的肉滷汁加上常見的蔬菜,成了方便美味的滷味,滷味的作法是因早期無法餐餐都吃到肉,所以每當家裡買了肉,則會將肉加上一些蔬菜或是豆干拿去燉煮,而滷過的食物可以增加保存期限,加熱後就能直接食用,可以說是相當方便且美味的料理。滷汁一般分為紅滷、白滷兩種,其主要差別是醬油的添加。因早期的軍眷生活買不起醬油,所以衍生出沒有添加醬油的白滷,而添加醬油的稱為紅滷,口味上更加入味,較符合臺灣人的口味。
圖/愛吃鬼芸芸 南村私廚

“眷村菜是成長的記憶,

也成為臺灣特色。”

近年來,大多的眷村已被改建為高樓大廈,而早期的軍眷生活產物也沒入歷史,但當時的回憶與文化卻依然存在,尤其是飲食依舊受到人們的熱愛,眷村菜不僅僅承載了成長的記憶,也成為了臺灣特色的一部分,訴說著那個年代的故事。

圖文/臺灣濃園及網絡整合編輯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