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建文 | 松山文創園區

“文創聚落,

臺北市的原創基地。

(圖來源/瑪格)

文創園區的存在不僅是為藝文提供一個發展的空間,還有為先前被閑置的空間留下其存在的價值,讓人們在創新的同時仍然能感受到過去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上期文創園區的介紹我們提到了松山文創園區,這次我們便來深入認識一下松山文創園區的過去和現在。

“跨過歷史的長河,

再次呈現在眼前。”

隨著1905年臺灣菸草專賣制度開始建立,政府於1911年,在火車站完工了臺北菸草工場。之後由於太平洋戰爭,捲菸除供應臺灣市場,也外銷華中、華南及南洋地區,供不應求,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便又在臺北市松山地區興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於1939年正式完工,之後便開始生產捲菸。

松菸經過了59年的歷史后,於1998年停止生產,之後臺北市政府將松山菸廠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其中辦公廳、製菸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在2011年正式對外開放。搖身一變,成為了臺灣原創發展基地。

且松山菸廠早期在規劃時,就用「工業村」的概念去規劃,不只考量生產動線,也加入了員工福祉與需求,還保留了大片的開放空間修築庭園,可以說是當時工業廠房建築的創舉。

在建築風格方面屬於「日本初現代主義」作品,強調水平視線,形式簡潔典雅、做工精細,堪稱當時工業廠房之楷模。

(圖來源/星島日報)

“成爲創意的窗口,

滋養所有創意的源泉。”

現在的松山文創園區,扮演著文創「社會企業」角色,規劃「跨界實驗」、「共好平臺」、「創意學院」、「創意櫥窗」、「創作者工廠」五大創新策略領航,藉由「軟實力創新」、「社群網絡連結」、「品牌價值經營」、「人才養成」面向達成「臺北市原創基地」目標,培養原創人才及原創力。

做為一個國際型的文創聚落,從扶植原創的精神出發,鼓勵創新性與實驗性。從創業育成到建立品牌,從核心創作到商業運用,從產業進駐到資源連結,提供創作者聚集,實現從實驗創新、設計發想、測試製作到面對群眾與國際鏈結的歷程,松山文創園區成為臺灣重要的創意樞紐,更是國際性的文創聚落,民眾可在此平臺參與藝術與原創,體驗無限創意。

“特色建築“

鍋爐房

整個菸廠的動力倚靠鍋爐房燃燒煤炭產生動能,堪稱是整個菸廠的心臟,也是當時臺北的代表性地標之一,如今恰巧與現代的臺北101大樓遙遙相望,一同見證了臺北東區的歷史發展。

製菸工廠

製菸工廠一樓的建築結構為多廊柱設計,為了是撐起二樓整個無柱通透設計式的空間,以及建築結構與載重考量。製菸工廠2樓就是昔日生產大家記憶中的老牌子香菸,長壽、新樂園就是在這裡製造的。

目前文創園提供了許多特色店家的入駐,讓創作者、消費者、使用者有一個交流對話的空間。讓設計師的品牌和微型創業者的夢想得到實踐的空間。

以及也提供給文創及品牌設計產業人士共同創作發展的空間,可以相互交流與碰撞,有一個自由、良好的創作環境。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定期的展覽活動或市集活動,已經成爲了臺北市民的日常出行地。

不僅是給這個空間一個繼續運用的機會,也是給更多藝文工作者發光發熱的舞臺。

圖文/臺灣濃園及網絡整合編輯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