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一本線形故事集,
成爲城市連結古今的橋梁。”

線形公園的範圍涵蓋自 2019 年完工即中山站 4 號後方接連到雙連站的「心中山」、雙連站至民權西路站,以及接著即將在 2022 年 6 月底完成的圓山站,還有預計在 8 月份動工的台北車站至中山站 1 號。
“串聯起的故事,
述説臺北的往與今。”
25年前,淡水線市中心路段的地下化,成爲了臺北市第一條通車的捷運——淡水線。這條捷運的形成,讓臺北市民們迎來了生活的變化,至此之後,人們的生活便離不開捷運。
而本次線性公園的設計,則是以訴說臺北故事為概念,從淡水線的中山站到雙連站再到民權西路站,以及圓山站、臺北車站,從西區到北城,建立起一個線性公園,講述臺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且透過線性公園連結起周邊的店家,發展起整體的文創及藝術氛圍,讓人們可以感受到這一路的文化魅力。

“以設計帶動城市,
用文化感化生活。”
本次的線性公園由宋鎮邁(Angela)與來自西班牙的建築師Partner Manolo F. Ufer共同成立的「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
從景觀的角度拉出不同的視野,不規則曲線設計與灰白簡潔的顏色,用深色抿石子導引出動線,時而有幾攤耀眼白傘下的攤位、時而有街頭藝人的歌聲讓人駐留,週末還有演場會,走在這兒彷彿是在東京六本木21_21 DESIGN SIGHT前的公園。
同時與必看的台北當代美術館比鄰而居,看到台北市民們頂在30度的高溫在帶狀公園的裝置下隨意散步、看書,全家大小隨意走動,就知道這已經是個成功的改造計畫。

設計師Angel說:「若人能夠有高度,就能想像不同的事。」
在線形公園,有著環形而上的天臺,人們可以透過不同的視角觀看這座城市街道,而錯落有致又刻意設計有深度的坐臥,可以讓人們以自我隨意的姿態占領那一角落。
目前,帶狀公園向南可延伸至台北車站、博愛特區,向北則是可至圓山、士林,目前雙連站至民權西路站也已招標完成,與一旁香火鼎盛的文昌宮和傳統市集周遭環境結合,可望碰出與南段截然不同的街區生態。

“譜寫下的故事,
成爲過去與未來的可能。”
隨著第一站中山雙連的公園建立,2022年4月16日-5月8日,「這很台北VERY TAIPEI-台北捷運線形公園成果設計展」也開展,從臺北線性公園中山站1號出口出發,結合了空間、景觀設計、互動裝置,以及公園周遭的故事,展現了這座公園以及整個地區、這座城市的展望。

來過中山雙連的市民或許清楚,這裏街區的南北兩側都是一條條小巷子,伴隨著許多文創商店、咖啡廳和餐廳,形成了這一帶獨特的街區巷弄文化。而位於中間的公園則成爲了一個特殊的連接點,也是人們逛街閑暇的落脚點。
不僅成為了現代城市和過去的連結點,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的興起。並且這樣一個灰白簡潔的美學設計,還很好的融入進了這座城市的氛圍當中。
圖文/臺灣濃園及網絡整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