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田園上的園丁-謝榕蔚 The Gardener in the Art Field – Xie Rongwei

”重複循環的每一筆,

都是力量的落筆。“

謝榕蔚,1991年出生於臺中,2014年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曾任職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企劃。2017年毅然辭去工作,全心投入創作,現為專職藝術工作者。2018至2020年,分別為勤美文創LAB及基隆雨都漫步駐村藝術家,並於2021年獲高雄獎入圍。目前,正於實踐大學建築研究所就讀中。

”將壓力化爲力量,

用畫筆勾勒出藝術美學。“

謝榕蔚作品的創作工具,大多是一根原子筆。

他說,在過去原子筆對於自己的是一個壓力的象徵。原因是一位内自己的童年的時候不算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經常用原子筆抄寫、罰寫,而長大之後,經常握在手中的原子筆成爲了他靈感的源泉,他將痛苦轉化爲夢想的畫筆,讓壓力釋放,創作出了一幅幅獨特的作品。

(圖來源/自由人藝術公寓)

”紙上的農夫,

在沙漠上種出鮮花

謝榕蔚將自己比擬為紙上的農夫,空白畫紙比為沙漠農夫。

在沙漠中尋找綠洲,每走一步便種下一株草;謝榕蔚以原子筆之筆觸取代腳步,不斷地書寫、留下線性符號。長時間在紙張上不斷重複記錄的動作,地建構出完整的畫面,喚起時間不可忽視的力量。

(圖來源/自由人藝術公寓)

”揮灑創作,

就像自然叢林的隨性生長。“

他對於創作的手法和理念也是十分隨心,沒有什麽特定的圖樣,就是隨意揮灑的感覺,很有自我的獨到風格。

用原子筆的綫條,不斷重複,不斷勾勒,成爲一幅作品,當這幅畫結束的時候,就是他在這幅畫上所付出的時光。他將這樣機械的、理性的動作,最後組合,組成一個感性的事物呈現在衆人眼前。看似重複不停的過程,卻在每一次落筆之時都賦予了他全新的意義。

《紙上種草的園丁》,那幅橙色和藍色交錯的畫作,實際上並不是因爲謝榕蔚本身處於什麽原因使用這兩個顔色,而是因爲他在作畫的當下畫到了這一筆,想換下一個顔色而已。一個簡單詼諧的理由又展現出了謝榕蔚這位青年藝術家的獨特風格。

藍色的作品中的深淺變化代表原子筆從剛開封到快沒水的部分,就像是作品的呼吸點,創作中停頓的空間,紀錄著原子筆在作品中貢獻的一部分。

謝榕蔚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屬於他的一片田地,一片草原。

將信念化爲每一筆落筆的力量,在廣闊無邊的土地上,無限蔓延。

圖文/臺灣濃園及網絡整合編輯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