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真、本真,
在詩意中流淌。”

有些人就是自帶光芒的。你靠近她,就會被她溫暖,照耀。你能想象與一位把梭羅的《瓦爾登湖》從二十歲讀到現在,不下十遍的女性,是怎樣的聰慧和豐富嗎?
“東西方的交融,
線條與色彩碰撞。”
每次與卓瑪和瑞洪老師相見,他們都特別有心,帶一些茶葉給我們,第一次是野生茶,第二次是阿壩州水磨鎮的雲沫紅茶。一向不太注重人情往來的我們,被這樣的溫柔所感染。
大唐卓瑪老師不是藏族人,但若干年來她的繪畫題材一直都是四川藏羌地區的風光與景物,包括名字都用了一個很美的藏族藝名——大唐卓瑪。

1989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至今,我一直在探索具有東方審美精神的中國意象油畫風格,在線條與色彩的碰撞交融中尋找具有獨特個性的油畫語言。
——楊瑞洪
後來讀到中外美術史以及歐文斯通寫梵高的《渴望生活》,畢薩羅的《渴望風流》、《畢加索生平》、《畢加索與他的女人們》等等書籍,給我打開了另一扇大門,迷上美術,愛上繪畫。梭羅的《瓦爾登湖》從二十歲讀到現在,不下十遍。
——大唐卓瑪


採訪大唐卓瑪和楊瑞洪夫婦是分為兩個階段完成的。
一次是在天藝村的天藝堂。他們夫婦和女兒一起來的。由於工作室還未來得及打理,就在天藝堂開始了採訪。那時候天挺熱,稍微的一些煩躁,都因為卓瑪老師坐下來,開始泡茶,而一一消解。喝著茶,開始聊天。
卓瑪老師彷彿比瑞洪老師更善表達。把聊天的氛圍一直帶得很好。即便聊到地震,聊到了心理重建等偏沈重的話題,大家都隱忍克制的去表達。這就是成熟人的適當吧。

陽光積極的人總是照耀著別人。自信美麗溫柔善良,可以讓每一個女子獲得更多力量。還記得,當我誦讀學生們給卓瑪老師的留言時候,卓瑪老師收穫的感動和驚喜。還記得,在論道堂,卓瑪老師引導著女兒去繪出自己的創作。還記得,一家人與濃園駐留藝術家合影留念的恬淡。還記得,為了建造代表著生活美學主張的民宿,他們花盡心力,彼此檢討預算不合理,彼此成就彼此理解的世間日常。

從兒時的塗鴉到臨摹連環畫、再到如今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與歌唱,在油畫語言風格上,堅持民族化與本土化的探索與實踐。把西方油畫的厚重色彩與東方的神秘線條融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這個過程中受得了許多中外大師的影響:趙無極、吳冠中、林風眠、塞尚、畢加索、塔皮埃斯等這些自然的、藝術的、人文的精神滋養其間,歲月蹉跎已是風風雨雨五十載。
——楊瑞洪
有一位詩人朋友陳大華先生說我“同時做著人間兩個最美好的夢。幸好這兩個夢是孿生姊妹,血緣相同,彼此心有靈犀。因此在我的畫裡,晃動著詩的影子:率性,本真,張揚的色彩後面詩意在流淌,就像詩歌的隱喻,語言的背後好像還有語言”。
——大唐卓瑪
圖文/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