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當個廚子,卻被活生生逼成“詩和遠方”-龔乙修 I wanted to be a cook, but was forced to become “poetry and distance” – Gong Yixiu

“喜愛就是最好的目標,

要不為規則所限的生活著。”

龔乙修的喜地設計公司就開設在濃園。他說:“我本是想當個廚子,卻被活生生逼成了「詩和遠方」。”能自嘲的人通常活得更通透,更開心。看到龔乙修的自嘲語,我們意識到這次採訪應該會氣氛融洽,分外輕鬆。果真,團隊小夥伴說,我明顯被乙修老師洞察人心的敏銳感帶得有些雀躍的姿態。

“走進藝術家,

探訪藝術家的詩和遠方。”

  • 濃園融媒體:”濃園有好些藝術家,他們以前也經商或其他工作,後來回歸了初心。又重新找回到了自己的熱愛。如果說在若干年後,你會不會也選擇這樣一個類似的方式? “
  • 龔乙修:”我們喜歡這樣的活法。我們那代人沒有成為什麼藝術家、成為什麼畫家、成為什麼雕塑家這種想法。就是喜歡、純粹的喜歡。這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這裡面很多藝術家,我們都在跟他們學習,去聽聽他們、學習他們對藝術創作歷程的一些想法,我覺得他們能夠影響我們,在制高點上給我們一些啓發,啓發我們思考藝術如何融入生活。“
  • 濃園融媒體:“您從事的是設計工作,那請問設計和藝術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龔乙修:“我覺得它是一個彼此相互包容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這樣一種關係。

    因為現在所有的藝術手段既可當成一種載體,同時也可當成我們生活的目標。

    藝術本身就是生活目標。我們拿起一杯茶,一喝下肚子,然後就解渴了。這種不是生活,這個是動物性的生活,對不對?其實,我們作為人的這種特質生活,它應該是藝術化的生活。

    其實,我們對狹義上藝術的理解,只是藝術家所表現出來的作品叫藝術。實際上我們不這麼看,我們做空間設計的時候,往往在這一點上,我們更看重它更廣的意義,就是生活本身。從狹義上來理解藝術的話,實際上什麼是美的空間,什麼是好的感受。這一點對於我們,尤其是學藝術出身的這批藝術家、設計師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比如我舉個例子一個杯子放在這個位置的時候,它漂不漂亮,它美不美,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如果說作為一個有藝術訓練經歷的人,他看著它的方式,會看到它的什麼,會看到它的本質,那種很微妙的一點點的區別。我們看得出,這就是為什麼從事設計的人,我們要求他的繪畫基礎扎實,也就是這個道理,一點點尺寸觀念,一點點的不和諧,我們通過長期的繪畫訓練,訓練出這樣的眼力和心力,我們能感知它和諧不和諧,那麼一點點,我們可以把它這個毛病給挑出來。”

“以下爲龔老師空間設計作品。”

(作品從左至右依次爲:閱捨民宿/影樓/廣州三國志/ KTV)

他告訴我們: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讓這個民宿項目不是僅僅成為遊客休息的驛站,而是成為遊客為之而來的旅遊目的地。

這個創意想法很有說服力,讓民宿承載了更多藝術生活場景,倡導者藝術生活方式。當請他給我們介紹一個他心目中比較滿意的設計項目時。他反復思考。因為他認為每一個設計作品都會有些遺憾。最滿意的還在理想之中。

藝術生活方式,這個詞大家不會陌生。而他把自己的設計公司放在濃園,這本身就是用生活工作來踐行一種他喜歡的理想生活狀態。

藝術本身就是生活目標。

沁芳阁酒店

圖文/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