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馬祖列島
展覽時間:2022/2/12-4/10
展覽地點:馬祖列島各地

馬祖國際藝術島有別於「藝術季」,設定以十年展望島嶼轉身,來自整體策劃背後的五個核心思考:以「風土」交會,做為策劃的起點;強調「時間」積累,醞釀永續的島嶼;透過「計畫」長期耕耘,延續觀照;納入「空間」向度,呈現島嶼景觀建築的自明性;以「文化」為核心,建立治理機制,帶領組織與社會文化改變。這五個思考彼此扣連,加上跨計畫與專業團隊間的整合,綿密地把所有人與事組織起來,成為馬祖國際藝術島的整體策劃架構。
北部-臺北
展覽時間:2021/12/14-2022/02/20 10:00-18:00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美術館

《如果島嶼會作夢》借用「祈夢」儀式中「代夢人」的概念,思考藝術家是否有可能扮演「代夢人」的角色,代替馬祖作夢?詩人白靈曾形容外島總是為本島服務,「看似地處邊境,卻始終作著別人的夢,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我們試圖翻轉這樣的視野,藉由邀請「非馬祖人」甚至「非台灣人」的創作者,以馬祖為思考的錨點重新探究。馬祖列島作為戰地前線,經歷過比台灣本島更漫長嚴苛的戒嚴,無論是交通、貨幣、捕魚出航時間、夜裡不得有燈火等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限制。長期作為前線的各種犧牲,也讓本土意識興起後的「金馬割棄論」難以被島民接受。然而這些幽微的情緒與文獻之外的常民經驗,是博物館、遺跡「保家衛國」的戰地歷史展示中較少觸及的。夢有沒有可能是一種通道,讓我們能稍微接近、探問如地下坑道般錯縱潛藏的情緒與精神狀態?
展覽時間:2022/1/15-3/13 12:00-20:00
展覽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 2 段 20 巷 6-1 號(LIGHTWELL)

在東京銀座遠近馳名的蔦屋書店中,除了豐富藏書,還藏著一間低調經營的藝廊「THE CLUB」,不僅完整了「世界最美書店」的願景,更提供跨國際、跨領域的藝術文化交流與展出。而這回「THE CLUB」將承襲去年 Pop-Up Gallery 的風,帶著 4 位日本當代藝術家的精選與全新作品,二度登台策劃《Horizon Dreams of Color 光之域》展覽!展出富創作意想、色彩與空間、繪畫與攝影的作品,更蘊藏著日本文化底蘊。
展覽時間:2022/01/29-03/20 16:00-21:00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美術館

此次展覽的作品為藝術家王俞晴在2019年至2021年於紐約當地生活的各種奇遇,她進行一連串的觀察、探索和行動,並以影像的形式紀錄下這些奇妙的經驗歷程。作品《鄰居》是關於她和她從未見過的「鄰居」的偶遇。藝術家所在的工作室位於紐約一棟食品工業大樓(Pfizer building)的七樓,當她剛搬進工作室時,發現地板上有兩個拳頭大小的孔洞,孔洞貫穿工作室地板的水泥結構,因此她可透過這兩個洞看到樓下的空間環境。她藉由傳遞特定的物件,間接地傳遞信息,和她的「鄰居」 進行互動。她和她的「鄰居」從未面對面地直接交談和接觸,卻因特異的空間結構,她將原本在社會上毫無交集的兩群人口,以奇異的方式連結起來,打破語言、文化、種族、社會身分的隔閡,以人類純粹的行為,建立起一段異常卻真實的關係。
南部-臺南
展覽時間:2022/1/6 ~ 5/16 10:00-18:00
展覽地點:臺南當代美術館

本展討論人類意識延續在網路平台留下的複數足跡,邀請藝術家徐文愷、博爾納‧薩馬克(Borna Sammak)、張般源、鄭先喻、伊娃與佛朗哥‧馬特斯(Eva & Franco Mattes)、哈姆‧范登‧多佩爾(Harm van den Dorpel)、謝佑承、黃贊倫、洪韵婷,透過作品嘗試提出在擁有多重存在及身體延伸的當下,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與思考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主體性將如何定義?當科技跟網路不再作為強勢主流的主宰工具,回歸到實體自身,我們是否完整?
展覽時間:2022/01/16-02/12 10:00-21:00
展覽地點:臺南當代美術館

無論是恣意揮灑或是細細琢磨,每一件作品靜靜的呈現出獨特的姿態,這些藝術作品來自台灣與日本的素人創作者,他們憑著從心湧上的靈感、衝動,以及對世界特有的詮釋方式,創造出個性鮮明,充滿溫度的作品。近年,這些朋友表現出來的藝術受到極高的評價,在藝術的領域被稱為「原生藝術」(Art Brut)。由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與日本社會福祉法人信楽會共同舉辦的台日交流展,從2011年開始,陸續在臺灣台北、新北、台中、嘉義、高雄,兩度於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並前往日本滋賀縣立信楽產業展示館、京都相國寺承天閣美術館,以及泰國曼谷等地展出18場,超過33萬人次進場參觀,到訪觀眾曾說,在這裡,找到最真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