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
庇護信仰的聖所。”

廟宇。是作爲東亞地帶用來供奉神靈、神話或者著名傳説人物、聖賢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而廟宇,還包括信仰道教的宮廟,信奉佛教的佛寺廟,以及尊天法祖祭祀的祖廟或宗廟等等。關於廟宇的學問,還需要我們隨著時間,繼續不斷探究。
“臺灣廟宇,
文化意義的象徵。”
在四面環海的臺灣,廟宇就已經分佈在了這座小島的大街小巷,可以説,廟宇已經融入了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建築當中,而廟宇建築那據時代故事的外觀,也伴隨著許多的民俗文化特色。
據統計,如今全臺已經有超過1.2萬閒大大小小的廟宇。有趣的是,其總數甚至已經超過了在台灣同樣數量遍佈道路的超商,以及娃娃機店。
其中,廟宇的分佈大多集中在臺南、高雄、屏東縣,臺中緊隨其後。


“信仰。,
是人們心中的綠洲。”
據名門命學演習中心楊登嵙解釋道,中南部的寺廟之所以數量比較多,應該是環境因素使然。因爲,早期以農漁牧業爲主的縣市,都是分佈在南北部,而講到農漁牧業,就會想到以此業爲生的人群—漁民。
在古代,漁民們出海捕撈,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因此,漁民們希望能將這樣的問題寄托於上天與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啓航之際,先祭祀於天神,祈求出海航行的人們順風順水,一路平安。漸漸的,這樣的傳統也慢慢使人們建立起了可以讓人們專門供奉的地帶。便慢慢有了許多的廟宇,存在在這些地方。
而專門供奉和信仰此類的廟宇,也稱爲媽祖廟,是作爲台灣寺廟祭祀的主神之一。除此之外,目前台灣寺廟祭祀的主神還有土地公、王爺、觀音以及城隍爺。

作爲一個廟宇分佈以及文化如此豐富的台灣,最著名的廟宇也是在人們心中有個名單的。在人們需要寄托信念之時,便能當即想起。
臺北艋舺龍山寺
也稱萬華龍山寺,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富民里的觀音寺。其坐北朝南呈回字形排列,為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之宮殿式建築,由前殿(三川殿)、正殿(中殿)、後殿(聖母殿)及左右護龍構成。三川殿裝飾藝術雕刻精美,牆壁以青、白石構成優美勻稱對比。正殿面寬5開間,為龍山寺主要殿堂,主祀觀世音菩薩,除基台較高有鶴立雞群之感,殿前並有突出月臺,供信眾參拜。四周內外共使用42根石柱,彰顯正殿恢弘格局。

新北新莊慈祐宮
慈祐宮舊稱新莊天后宮,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新莊區榮和里新莊廟街的媽祖廟,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也是土城區媽祖田地名的由來。祐宮建築本體為縱深式的廟宇建築,各殿依次排列於縱軸上,牆廊的牆與各殿山牆前後相接。

新竹都城隍廟
西元1891年,晉封為新竹都城隍,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其後陸續獲封贈,成為全臺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現今廟貌重修於西元1924年,殿宇雄偉,雕刻瑰麗,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謝、范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精緻傳神。而此城隍廟除了城隍爺格外出名外,此廟中的月老也可說是相當靈驗,使得吸引更多各地信徒湧入。

臺中大甲鎮瀾宮
大甲區鎮瀾宮為全臺最知名的媽祖廟之一,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全年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在外觀上也是個符合傳統美學、具有安全防禦的建築。以合乎力學原理,將梁、柱、斗、栱巧妙的組合,將建築藝術發揮的凌厲盡致。屋頂上還用彩色瓷片剪出各種戲劇故事及吉祥圖案的剪黏。

彰化鹿港天后宮
早期的鹿港與大陸商貿頻繁;先民為祈求航海平安,因此居民大都是媽祖的虔誠信徒。而鹿港天后宮為當地的信仰中心,也是台灣地區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
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恢宏壯觀,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兩旁為八卦門,正門的空間則往內延伸,形成一凹壽的格局,營造出三川殿空間的層次美感。三川殿前步口,屋簷下方的牌樓斗栱,除了有橫、縱兩向斗栱外,另外增加斜栱出挑,形成有如網狀的格子,稱為「網目斗栱」,栱身為如意造型,又稱「如意斗栱」, 此種作法在溪底匠派所建造的廟宇均可看見。

雲林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原稱天后宮,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朝天閣而改名,1694年建造至今三百多年歷史,是台灣本島媽祖廟香火旺盛、分靈眾多的一座。朝天宮有「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的宏大格局,各殿間廊道連連相通,顯出大度之氣勢。

臺南鯤鯓代天府
在許多台南人的記憶當中,對南鯤鯓代天府的印象就是超熱鬧的廟會,每天參拜進香的信徒及慕名而來的遊客不計其數,主要祀奉李、池、吳、朱、范等五位王爺。該廟宇的本體是一座九開間三進兩廂的建築,正面看似三座廟宇的組合。外檐裝修以石材為主,花崗石和青斗石間雜,凹凸雕並用,風格上多為日治時期修建的手法。

屏東車城福安宮
車城福安宮位於台灣最南端屏東縣車城鄉,號稱全台灣以及東南亞最大的土地公廟。採用北方宮殿構造,為三進六層樓的建築,前殿五門配兩閣,北為啟明、南為長庚;正殿1樓挑高且裝飾的金碧輝煌,供奉著福德正神,4樓祀有觀世音、藥師佛和文殊師利等菩薩像,6樓前殿供奉太歲星君,屋簷下有許多網目斗拱,加上彩繪的樑柱和龍柱更讓神殿氣勢非凡,而後殿為凌霄寶殿並供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和三官大帝。




廟宇的存在,
是爲了寄托人們心中的信仰,
作爲一個承載時代不斷變遷,卻仍為人們保持初心而存在的聖所。
在臺灣各個廟宇皆有不少的民眾前往參拜,而以上介紹之廟宇會於日後選出兩間,透過實際參訪之方式,與各位分享廟宇文化與建築之間的故事與特色。
圖文/臺灣濃園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