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沒有上限的空間,
未來沒有停止的坐標。”

臺中藝術底蘊由來已久,自1988年國美館開館,提供了民眾多元化欣賞藝術的環境。豐富的藝文活動以及合宜的氣候,結合了良好的都市規劃創造大片自然綠帶。 而著眼臺中優雅、舒緩的獨特城市風格,自2013年起開辦「ART TAICHUNG 臺中藝術博覽會」,邀請過海内外優秀的藝術家,為臺中民眾帶來視覺藝術饗宴,臺中藝術博覽會已成為畫廊協會與臺中市民年年夏日相約見面的交會場域。但也因此次疫情的緣故,臺中藝術博覽會延期,終於在這個冬日再次和大家相見。
12月3日
台中藝術博覽會(ART TAICHUNG)於台中日月千禧酒店舉辦。
此次展演展出了400多位藝術家的2500多件藝術作品。
而本次的展覽方式有別於其他大型展覽的展覽方式。臺中藝術博覽會以飯店型展覽方式進行,並加上藝術敲敲門之企劃配合,以3~5萬親民的價格,鼓勵藝術愛好者參與收藏,給觀者別樣的體驗。
而以這樣的展覽方式,以及這樣的展覽環境之下,我們也感受到了許多來自各地包括包括臺灣、大陸、日本、韓國等地區的優秀藝術家作品,也學習到了許多別出心裁且各有特色的創作形式和思考内容,令人驚喜和贊嘆。

謝榕蔚 —《紙上種草的園丁》

“臺灣青年藝術家的興新思維”
在本次展演中,湧現了許多青年藝術家的驚喜之作,像是東海大學美術系的謝榕蔚的作品就讓人感到眼前一亮。
由謝榕蔚在展覽中展出的《紙上種草的園丁》,分別於2019年與2020年創作。

他將紙本視爲一片荒漠,用中性筆在上面種草耕耘。他的作品就是用一根根綫條組成一幅規整又隨行的畫面。並且,他記錄自己的一筆一劃,記錄每一個動作所花費的時間,最後,當這幅畫結束的時候,就是他在這幅畫上所付出的時光。他將這樣機械的、理性的動作,最後組合,組成一個感性的事物呈現在衆人眼前。看似重複不停的過程,卻在每一次落筆之時都賦予了他全新的意義。

而關於這幾樣畫作,現場的工作人員又分享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故事,那幅橙色和藍色交錯的畫作,實際上並不是因爲謝榕蔚本身處於什麽原因使用這兩個顔色,而是因爲他在作畫的當下畫到了這一筆,想換下一個顔色而已。一個簡單詼諧的理由又展現出了謝榕蔚這位青年藝術家的獨特風格。
廖敏君 —《飛躍吧!小叮噹》

由東海大學美術系廖敏君在展覽中展出的《我們的曾經》系列的《飛躍吧!小叮噹》,運用透明壓克力、透明1.75碳纖維線及透明免燒玻璃顏料製成。

在創作《曾經》系列的時候,廖敏君問過身邊的各個年齡層,關於童年的記憶,但在20-35歲這個年齡層的年輕人們大部分都會想很久,後來一位21歲的年輕人忽然說了一句:「我們還沒有到會回憶童年的那個年紀。」不知道為什麼會讓她莫名感動。
廖敏君運用複合媒材的形式展示了我們童年記憶裏的動畫人物。用每一根綫纏繞,編織,創造新舊記憶的連結。再用顔料停留在綫上,成爲最終的影像,似有若無,就像我們朦朧又清晰的童年記憶。她便是用這樣虛幻,詩意的圖像結構,透過光影的角度,以及每次一編織和顔料停留的片刻,來表達某段時光某個人以及某件事的念想。

段安國 — 《啥米啊!》、《他是我兄弟》、《我拼了》、《太太真偉大》

“有為者亦若是。
不應輕視自己的可能性。”
從賣肉的小販到藝術家,從切肉刀到雕刻刀,段安國憑藉自己的摸索以及對皮塑的熱愛,將生活的千姿百態,創作在他的角色之下。一次次的摸索與創新,他將生活與人性在他的手中呈現。
啥米啊!/他是我兄弟/我拼了/太太真偉大
在本次臺中藝術博覽會中,段安國展示出了多件自己的皮塑作品。
「他是我兄弟」: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子,找了個憨厚的大個子當作靠山,可以讓他狐假虎威,恆星球場。
「我拼了」:表達在升學壓力之下,連三餐都要快速解決,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
「啥米啊!」:普通標准的村民,明明不關他的事,卻總是又喜歡凑熱鬧,搔頭抓腦的問圍觀群衆。
「太太真偉大」:侍妻之道有兩條:一是太太永遠是對的,二是有任何疑問和想法,請參考第二條。
段安國用其詼諧幽默的展現方式詮釋了生活的日常狀態以及小人物的形形色色。不喜歡做實用性的工藝品,而是比較喜歡表現有意涵的人事物。
從段安國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無限可能。賣牛肉的小販和工藝家,看似是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綫,但段安國卻用自己的熱枕和努力翻轉了自己的人生。
”藝術新聲,與藝共聲。“

本次臺中藝術博覽會,不只展出了一些著名的藝術家,也為許多大學院校的畢業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其中,參加展覽的包括:彰化師大、臺北藝大、臺灣師大、臺北市大、元智大學、清華大學等17所臺灣和香港的學校。
讓更多年輕的藝術家被看見,讓更多可能變成無限。

如今,僅僅在美術館、博物館辦展覽已經不足爲奇,更多的策展人開始朝著飯店式展覽前進。將作品融入即有的空間,每一次進入房間都是宛如一次驚喜的開箱,不同的房型會有著不同的佈置方式,讓人在觀看作品的同時又有別樣的體驗。
不僅如此,這次的展覽展出了一些來自大陸廈門、上海及香港地區的藝術家作品。且香港著名的建築師及水墨畫家馮永基,還將于明年2022年在大陸廣東舉辦個人的70嵗紀念展覽。

本次的臺中藝術博覽會,大家認識到了許多有新意且有趣的作品。而在展覽中最常可以看見,許多作品都運用了複合媒材去做創作,例如纖維綫、金箔、黏土、彩膠等,還有一些合成素材的攝影作品,將現實場景與電腦後期的繪圖場景結合,呈現超現實的感覺。願未來,還有許多優秀且創新的藝術作品可以進入大衆的視野。
將獨特的創作不斷湧現,讓藝術的未來無限延伸。

張佳家–《Bon appétit, main course 系列》
圖/臺灣濃園(主視覺圖來自臺中藝博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