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世外桃源,
畫外兩岸真情。”

臺灣水墨繪畫的發展與源自大陸來台先民的移入。
早在民清時期,臺灣地區即受來自大陸傳習的影響,一些文人畫與四君子一類題材的水墨作品受高知識份子所喜愛,如謝棺樵、林朝英…等。創作類型與題材在松竹花鳥上均表現出溫厚典雅的創作風格。
因此臺灣在歷史發展的兩百多年間,接續受到大陸「揚州畫派」、 「海上畫派」,以及「閩習」風尚之影響,乃至於荷蘭、西班牙等文化的混流與日本在臺灣「皇民化」所開啟的美術教育;爾後的國民政府以恢復中國文化正統的教育等,讓臺灣這個屬於海島文化特徵,接受與融合包容了大中原文化底蘊, 形成早期臺灣特有的水墨畫藝術特徵。
(文獻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專任副教授-陳炳宏-《現代水墨人物畫自我創作方法建構之研究》)
2021年10月29日
當代圖紀·兩岸藝術家交流展在台灣藝術大學舉辦。
活動展出來自兩岸24位書畫名家的近50件精品力作。并且活動現場以川台兩地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辦開幕式,兩岸文化藝術界人士在此期間表達了對共同傳承中華文化、促進兩岸交流的期許。


“跨越疫情距離,
拉進兩岸距離。“
展覽主題為「世界屋脊·聖境峰光」。
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台灣藝術大學書畫系、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聯合舉辦,主辦方希望活動能克服當前的疫情影響,為促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再寫佳話。
其中,以李兵為代表的大陸藝術家,展出了「高原雪嶺」之作,氣勢磅礡地呈現大陸西部高原的大美景觀,充分展現了「在傳統精神框架下重構現代山水」的創新風貌。
這次與他一同展出的,還有臧躍軍、楊梁相、管苠棡、姚葉紅、張躍進、龔仁軍、劉浪濤、李輝、朵爾基、韓安榮、劉忠俊等大陸知名藝術家的高原雪嶺作品。
而由前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領銜的台灣藝術家:蘇峰男、羅振賢、林進忠、李郁周、李宗仁、林錦濤、陳炳宏、蔡介騰、何堯智、吳恭瑞、黃華源等臺灣畫家的作品也攜手參展。筆墨之間,同樣氣象萬千。

“水墨交錯,携飽滿書詩,
呈現獨到墨韻。”
水墨畫的呈現已經不再是停留在筆墨之上,而是融匯詩書,將心中的情懷,呈現在水墨創作的藝術形態當中。
不論是從元四家、董其昌、徐渭、四王、四僧、揚州八怪,還是直到吳昌碩和黃賓虹,皆以文人畫家的素養支撐著水墨畫藝術的高度成就。
將畫作的人格化走向人本化,最後走至人文化。
便是如今水墨藝術創作所需延續及發展的藝術文化精神。

”溫情不斷,
交流不止。“
「同宗同源、血脈相連」的人文內涵。
在開幕式上,兩岸人士期望以此活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助力兩岸文化領域多維度交流合作,有效推動兩岸文化藝術繁榮發展。
而主辦方也表示,展出的作品很好詮釋了兩岸書畫藝術「同宗同源、血脈相連」的人文內涵。

黃光男先生在展覽現場也表示:”兩岸藝術家的交流因為疫情受到一定影響,希望明年能重啓面對面往來,期許兩岸藝術家共同傳承和發展好中華文化、中華美學精神。“


”山河流水幽美,
不及兩岸情深。“
“世界屋脊-喜瑪拉雅雪山滋養湖泊草原芸芸衆生。”
龍華科技大學藝文中心蘇文祥主任表示:
“此次展出作品可見海峽兩岸知名畫家們反映出的水墨新時代新理念,而從畫中感受到西部高原雪山的氣韻生動,在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更是強調創新的展現象徵模式,足以打破人們對於傳統筆墨的形式展現。
這也是判斷水墨畫作品藝術價值高下的實質所在。
期待在重構現代山水的創新風貌下,再延伸、再相連的持續展出。
願疫情早日趨緩,兩岸藝術家能早日相聚。”
圖/ 龍華科技大學藝文團隊拍攝
本次展覽活動為期一周,在台藝大展出,臺灣民眾可在此期間前往參觀。
“而針對展演後續,此展演之後將繼續在龍華科技大學展出。”
